

在和平镇霅溪村,一支名为“小板凳”的志愿服务队,已经默默奉献八年时光。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每天拎着一个“小板凳”穿梭在乡间小道上,遇到邻里纠纷或村民困难,他们便停下脚步与村民促膝长谈,解决七百余件“板凳事”,让这个3900余人的小村庄越来越好。
村民潘长明的女儿身患精神疾病,属于三级残疾,今年年初她与丈夫离婚,户口从煤山迁回和平。霅溪村“小板凳”志愿服务队积极行动,依照政策,帮助潘长明女儿办理残疾人补助。
和平镇霅溪村村民潘长明:“我们把具体情况告诉了村里,村里说可以为我女儿办理残疾人补助,这样女儿的生活就有了保障?!?/p>
和平镇霅溪村村监委主任沈杰:“一共有三项政策,目前她已经享受了残疾人补贴和低保,下一步是困难残疾人补贴,已经让当事人申请。三项补贴加起来有1500元左右,能够满足她基本生活需求,也为家里减轻负担。
解决了这件‘心头大事’,伴着大雨,志愿者们又来到了村里‘特困户’的葡萄大棚,帮助葡萄‘扎头’,确保9月丰收。
“我一共栽了三四亩葡萄,我的妻子身体不好没办法做这些工作,所以要请人做,村里人帮忙能省些钱?!焙推秸螂愊宕迕窠ㄖ?。
霅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小板凳’志愿服务队成立已有八年,志愿者们会在空闲时间穿上红马甲,穿梭在乡间小道。 从送菜送药,到环境整治,不论大小,每一件“板凳事”他们都认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