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品茶风楼阁全国_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400元3小时快餐

非遗走进文化礼堂乡村春晚
发布时间: 2018-03-06
  临近过年,虹星桥的文化礼堂内热闹非凡,由村民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一台台呈现在大家面前。作为虹星桥的两项非遗,刘井舞狮和虹溪旱船经由“村晚”舞台,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刘井舞狮”是长兴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属于北方小架子狮。起源于清朝末年,最先由严姓河南籍移民自郑州沿途卖艺至刘井定居,将舞狮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并逐渐传至周边地区,带动了民间舞狮活动的兴起。通过近年来的传承发展,刘井舞狮走上了省市甚至国家级的舞台,获评“湖州市老字号”称号。虹溪旱船队成立于民国初期,解放初曾到省内外多个地区表演,具有一定影响力。文革时曾一度被禁演,20世纪80年代逐渐恢复,自2001年以来频繁参加各类表演,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虹溪旱船舞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尤其在表演形式上突破了原有的说唱表演,融入民族特色舞蹈动作,演变成舞蹈和幽默诙谐的喜庆的民间欢乐舞蹈,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色彩。

  据悉,刘井舞狮、虹溪旱船参加了虹星桥镇西南村、宋高村、里塘村、郑家村、观音村、周村村、港口村、后羊村的文化礼堂乡村春晚,给老百姓送去了精彩的表演。

  办一台乡村春晚,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丰盛的文化“年夜饭”,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过年的“标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演,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在春晚一一亮相,在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不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的先进文化去浸润、引领群众,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村民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