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山乡作为全省首批8个“未来乡村”试点村之一,近年来,通过深耕“线下协商”“线上平台”两个主阵地,逐步探索形成“党建统领、网格治理、靶向突破、数字赋能”的模式和路径,不断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饶的新龙溪。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智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2021年吕山乡龙溪村成功申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搭建了“固定成员+非固定成员”的组织架构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协商平台,形成了相互嵌合、有机联系的制度体系,打造了“乡贤参事、小二论事、村嫂说事、五老商事、全民议事”五大品牌,建立了多场景、全覆盖的村级议事协商体系。截至目前,共开展议事协商48场次,议事事项72项,议定事项58项,完成事项55项,完成率达94.8%。
一、乡贤参事,“一把尺”丈量民生幸福
2020年,为从根本上解决耕地?;に槠?、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吕山乡开始推进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
消息刚一传出,乡亲们便炸开了锅。不少村民对评估公司的评估标准存在疑虑,迟迟不肯签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阻力很大。
面对阻力,龙溪村再次拿出了议事协商这一“法宝”。吕山乡拆迁工作小组召集乡贤、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共同对房屋丈量方式、丈量标准、价格定位等内容进行议事协商。最终,制订了工作方案,由村监委主任执尺总丈量、村民积极配合、乡贤全程参与、乡纪委跟踪监督,这个方案也被村民称为“一把尺”工程。
“一把尺”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拆除房屋848幢,涉及农户442户,节省村级开支30余万元,有效防止村级集体资产的流失,切实维护村集体利益。
二、小二论事,“田小二”守护基本农田
作为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村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ひ恢笔橇宓闹氐愎ぷ鳌9?,由于缺乏有效监管,“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较为突出。村两委通过召开会议、定期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建议100余项,明确了“菜篮子项目”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方案”两个议题。通过6次议事协商会议,最终确定建立耕地和永久农田?;ぁ疤锍ぶ啤保ⅰ疤镄《敝腔酃芾砥教ń小爸腔奂喙堋?,实现耕地?;ぁ疤焐峡?、地上查、网上管”的新模式。村民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看每块农田的使用情况,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助推清廉乡村建设。
自实施“田长制”以来,遏制“两非”事件30余起,整治效率提高15%以上。
三、村嫂说事,“她力量”助建美丽乡村
龙溪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95%的村民都集中搬迁至新村,但是随着新村入住率的逐步提升,人居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往年,龙溪村的环境卫生工作都是外包给保洁公司,费用支出高但是整治效果不佳。为此,该村发放800余份问卷广泛征集村民意见,组织开展主题议事协商活动,决定由“龙溪村嫂”负责村庄保洁和督促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美丽庭院整治等工作,发挥“巾帼她力量”的作用。现今,龙溪村每年公共卫生保洁工作支出由45万元降至30万元,通过“龙溪村嫂”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民成为人居环境改善的“当家人”。
四、五老商事,“老榜样”助推移风易俗
过去,村民对婚丧喜庆事都喜欢大操大办,碍于人情、面子,普通家庭也不得不“随波逐流”。陈规陋习不仅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还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鉴于此,龙溪村邀请在村内具有一定权威的“五老”开展共商共议、推进移风易俗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自治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婚丧喜庆办事期限、礼金限额、就餐方式和宴请桌数等方面都进行明确规定,减少了村民之间的铺张浪费和虚荣攀比。同时,村干部、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自身做起,从亲属做起,“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他事少办”的良好风气在村内蔚然成风。截至目前,累计规范红白事100余起,规劝控制“升学宴”“16岁酒”等60余起。
五、全村议事,“云议事”共谋乡村振兴
为畅通村民诉求渠道,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龙溪村创新打造多维度网上协商议政平台——“云上议事厅”。乡村治理、乡村服务、村民互动的数字化,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基层治理的热情,村民通过手机端就能反映诉求,实时了解、查阅村级各项事务,发表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了百姓诉求全时段精准掌握、议事协商全流程规范运行和事务公开全视窗实时发布,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浓厚氛围。自系统上线以来,参与群众3300余人次,解决问题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