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泗安镇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特色宣传进家入户倡导健康文明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担当,筑牢战“疫”防线。
移风易俗我先行,汇聚抗疫新能量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人文风俗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推进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而言,移风易俗至关重要。泗安镇将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诚信评比,完善相关机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新风替旧俗。
在防疫期间,党员干部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劝说广大群众丧事简办、婚事缓办或不办、其他事宜一律不办,汇聚抗疫新能量。玉泉村老党员施凤财的父亲于春节期间去世,施姓门户较大,原本需设宴30余桌,且按照平阳人习俗丧期至少三天,他在特殊时期主动劝回奔丧亲友,简办丧事,不设丧宴,并压缩丧期至一天,带头践行了移风易俗。今年以来,全镇红事取消148场、缓办231场,丧事简办62场,党员干部带头婚丧事简办50余起。
泗安镇二界岭村成立治丧服务队,专门购置音箱和观影设备,为白事家属提供免费治丧服务。 (1)
泗安镇二界岭村成立治丧服务队,专门购置音箱和观影设备,为白事家属提供免费治丧服务。 (2)
志愿服务勇担当,彰显抗疫正能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投身战“疫”一线,检查点的昼夜坚守,重点领域的全面消杀,挨家挨户的宣传排摸……在乡镇村落,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中,有主动请缨守好入镇口的年轻志愿者陈云夫妻;有帮助自然村50余户村民外出采购生活物资的热心“搬运工”余明芳;有承担全村孩子网课作业打印的90后年轻党员陈淑雯……无数志愿者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据统计,辖区参与防疫的党员志愿者1086人、群众志愿者1859人,捐款捐物150余万。其中,玉泉村620户农户中,有302户自发捐款共计12.8万元,156户参与志愿服务和送温暖活动,党员参与率100%。
2月5日,泗安镇集镇便民服务中心门口的3号卡点,陈云和丈夫陈冲两人正在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特色宣讲接地气,倡导防疫新风尚
“乡亲们,现阶段请大家不要出门,不要扎堆,外出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没事不要瞎转悠,窝在家就是给国家做贡献,到了你们好好表现的时候了!”在泗安镇罗家地村,志愿者们穿着红马甲,拿着大喇叭,用河南话、平阳话等方言,喊着自编的防疫宣传口号。村书记张贵清说,村里绝大多数村民都讲河南话和平阳话,自编通俗易懂的方言宣传口号更接地气,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防疫期间,泗安镇各村居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流动宣传车等载体,创新宣传形式,使防疫宣传接地气、入人心。同时,结合干部驻村走访机制入户发放防疫宣传单3万余份、口罩10余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