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品茶风楼阁全国_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400元3小时快餐

之江轩|搞媒体融合要破“心中贼”
发布时间: 2022-07-15

搞媒体融合,很难吗? 

  

 

搞新媒体,很难吗? 

  

 

媒体融合大潮浩浩荡荡,难还是不难,全看冲浪的传统媒体人们到底是要破“山中贼”还是破心中贼”。 

  

 

只破“山中贼”看起来并不难。 

  

 

自娱自乐做一些好看的数据,把省融媒体指数考核分解成数学题来做,甚至花钱买些流量点击,似乎就解决了数据好看难看的问题。 

  

 

但要破“心中贼”那就难上加难。 

  

 

打造一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本地网络互动社区,润物细无声地让正能量和党的政策方针入脑入心,真正挖掘出可以开垦的社区、居民、城市网格里的私域流量,真正让我们的原创新闻成为流量里的顶流,这些挑战的难度系数不小,以至于一些基层单位想都不敢想。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正因为难,才需要改革;正因为难,才需要强力去推动。 

  

 

改革从来就没有轻而易举的,改革也不可能不脱一层皮就能轻松上岸。 

  

 

笔者也是一名传统媒体人,几年前初入网络社交平台,也曾遇到过各种囧境。 

  

 

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却无人问津,连个点赞也没有。天天发表自认为很专业的高见,却无人互动。 

  

 

曾经我也困惑甚至愤怒过,为何我一名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拿过各种省级国家级荣誉的记者,写出来的东西居然还不如一些草根网络意见领袖有传播力? 

  

 

是我的错,还是受众的错?还是平台的错? 

  

 

也许是那份媒体人执拗的不甘心,我没有停止脚步。 

  

 

最终,一篇关于志愿军战士的长篇评论给我带来了突破。这篇评论我结合了自身采访老战士的经历,加上各种网络故事梗的叙事风格转变,成就了我在微博里的第一篇百万爆款内容。 

  

 

看着几百条网友留言,我第一次感到,只有痛下决心,真正到网络里摸爬滚打,真正让自己由内而外去磨掉一层皮,才能跟上互联网传播的潮流。 

  

 

最终我成为了一名网络正能量意见领袖,积累了300多万粉丝,虽然这不算什么大的成就,但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点: 

  

 

离开大海登上陆地的鱼就不再是鱼了,新的传播形势下,传统媒体人的进化和迭代在所难免。

 

 

 

 

图源:视觉中国

 

 

传统媒体人必须在这场媒体融合大潮中心存危机感,必须大踏步地去学真本事。 

  

 

互联网传播的开放性、互动性、包容性、破碎化、分众化等每一个正向或者消极的特性,都是对传统媒体那种单向、封闭、自洽的传播范式的解构。 

  

 

传统媒体的内生性内容生产架构已经和新的传播环境背道而驰。 

  

 

在基层,存在这样一种尴尬现象,部分官方媒体的传播力不如自媒体,甚至连深度也不如自媒体。 

  

 

当有些传统媒体人还在津津有味地讨论如何把报纸版面和电视视频搬运到新闻APP上时,当个别基层单位还在利用各种“捷径”去刷数据时,李子柒等自媒体IP们已经乘着社交媒体的大船,出海远洋,在国际上传播中国故事了。 

  

 

这种认知缺位导致的传播力现实落差,有时候让人感到深深的担忧。 

  

 

宣传阵地就在那里,我们不去占领,别人自然会去跑马圈地。 

  

 

然而这些落差和解构并非不可弥补,传统媒体仍然拥有深厚的新闻素养和得天独厚的各种赋能,依然有重新成为当地舆论圈C位的契机。 

  

 

在笔者看来,媒体融合不是重新办一家网络电视台或者网络报社,而是构建一个汇聚本地社情民意的高效互动平台,打造一个具备网络传播力和社会舆论引导能力的信息服务平台,塑造一个权威而又不失亲民的新闻资讯平台。 

  

 

面对这些要求,传统媒体必须颠覆已有的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链条,传统媒体人转换新的传播理念才有可能达成。 

  

 

大势已至。是时候,打碎那些华而不实的坛坛罐罐,突破舒适区里的各种藩篱;鼓起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多一些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业务精神,杜绝为了流量而流量、为了指数而指数的形式主义。 

  

 

作为党的宣传事业的主力军,我们必须明白—— 

  

 

真正可贵的是直抵人心、能够走到老百姓心坎里的流量,而不是报告里冰冷的数据;真正值得传承的是邵飘萍那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职业精神,而不是这个部门那个岗位。

鼓起勇气,告别今天的自己,为的是成就明天更精彩的你。媒体融合定可期待。